服务器需要新加了一块硬盘,记录下扩容过程

1、业务场景

服务器需要新加了一块硬盘,记录下扩容过程

2、创建LVM流程:

  1. pvcreate创建pv
  2. vgcreate创建卷组
  3. lvcreate创建逻辑卷
  4. mkfs.xfs lv 格式化
  5. mount挂载

3、删除LVM流程:

  1. umount卸载
  2. lvremove lv移出卷组中所有逻辑卷
  3. vgremove vg移出卷组
  4. pvremove 移出pv

4、扩容过程

4.1、查看: fdisk -l

4.2、 创建PV 物理卷
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pvcreate /dev/vdb
  Physical volume "/dev/vdb" successfully created.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

4.3、 创建卷组
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  vgcreate xc_data /dev/vdb
  Volume group "xc_data" successfully created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

4.4、 创建逻辑卷

#创建新的 lv 把所有的vg 划给一个lv 并取名为lv-data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lvcreate -l  100%VG -n lv-data xc_data
  Logical volume "lv-data" created.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

4.5 、格式化
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mkfs.xfs /dev/xc_data/lv-data 
meta-data=/dev/xc_data/lv-data   isize=512    agcount=4, agsize=32767744 blks
    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sectsz=512   attr=2, projid32bit=1
    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crc=1        finobt=1, sparse=1, rmapbt=0
    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flink=1
data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bsize=4096   blocks=131070976, imaxpct=25
    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sunit=0      swidth=0 blks
naming   =version 2              bsize=4096   ascii-ci=0, ftype=1
log      =internal log           bsize=4096   blocks=63999, version=2
         =                       sectsz=512   sunit=0 blks, lazy-count=1
realtime =none                   extsz=4096   blocks=0, rtextents=0
[root@iZp6c01kzwpsig972a0ncfZ ~]# 

4.6、 创建挂载点

就是新建一个空目录,然后将这块盘挂载到空目录下

# 创建目录
mkdir -p /zmglpt_share

4.7、 mount 挂载

mount  /dev/xc_data/lv-data  /zmglpt_share
# 查看
df -h  

开机自动挂载

这一步很重要,否则重启之后,挂载就会掉。

vi /etc/fstab
#添加以下内容
/dev/mapper/xc_data-lv--data   /zmglpt_share   ext4    defaults        0 0
# 检查配置,没有输出则为配置完成
 mount -a

fast参数详解

<设备名> <挂载点> <文件系统类型> <挂载选项>

下面是对这些字段的详细解释:

1. 设备名(Device Name):

这是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设备名或标签。这可以是设备的路径(如 /dev/sda1),或者设备的 UUID(如 UUID=12345678-1234-1234-1234-1234567890ab),或者是卷标(如 LABEL=MyVolume)。

2. 挂载点(Mount Point):

这是文件系统在系统上的挂载位置,例如 /home 或 /mnt/usb。对于交换分区,通常设置为 swap 或 none。

3. 文件系统类型(File System Type):

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,如 ext4、xfs、vfat 等。对于交换分区,通常使用 swap。

4. 挂载选项(Mount Options):

这些选项控制文件系统的挂载行为,例如只读 (ro) 或读写 (rw)、自动挂载 (defaults, noauto, _netdev 等)。多个选项之间用逗号分隔。

5. dump:

这个字段曾经用于 dump 工具的备份选择,但现在已经较少使用。通常设置为 0(表示不备份)或 1(表示备份)。

6. pass:

这个字段用于 fsck(文件系统检查)工具,定义了在启动时文件系统检查的顺序。根文件系统通常设置为 1,其他文件系统可以设置为 2。设置为 0 表示不检查。

这样就挂载完成了。

关注公众号「原宏Cloud运维栈」,带你学习更多实战经验!

评论
添加红包

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

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

红包金额最低5元

当前余额3.43前往充值 >
需支付:10.00
成就一亿技术人!
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
hope_wisdom
发出的红包

打赏作者

东方、宏

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

¥1 ¥2 ¥4 ¥6 ¥10 ¥20
扫码支付:¥1
获取中
扫码支付

您的余额不足,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

打赏作者

实付
使用余额支付
点击重新获取
扫码支付
钱包余额 0

抵扣说明:

1.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,按照1: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。
2.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,可以购买VIP、付费专栏及课程。

余额充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