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thropic MCP刚发布了2025上半年的Roadmap,地址:https://modelcontextprotocol.io/development/roadmap#roadmap.
我们一直在从事智能体通信协议的研究,也对MCP非常的关注,也在社区中提了一些我们的提案。
今天结合我们对MCP的理解,解读官方设定的里程碑,以及对MCP、智能体通信协议的一些看法。
以下为重点: 1、全面支持远程服务器。这个非常重要。远程服务器支持当中,身份认证方案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点。
2、降低使用门槛。现在MCP使用门槛太高,基本上要有一定的开发背景才好用。
3、社区与标准。MCP想成为行业的标准。
最后,我们也在做智能体通信协议,并且和MCP不是很一样。 如果你也对我们的协议感兴趣,欢迎联系我们。特别是,如果你是AI手机、AI助手、智能体框架的产品或开发人员,我希望和你聊聊我们对未来的看法。
里程碑解读
远程MCP支持
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(为什么Anthropic刚刚发布的MCP协议应该使用DID进行身份鉴权)就提到过,MCP不支持远程数据访问是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——还没有一个完备的身份认证方案。
可以看到,社区也是认识到这一点了,里程碑的第一项就是要支持远程MCP连接,而远程MCP连接的第一项就是认证与授权。
目前已经有人提交了关于身份认证的提案,是一个使用Oauth2.0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案,已经在评审中。我们在社区中也和维护者有过沟通,目前用这个方案确实是最现实的一个方案,毕竟Oauth2.0的标准程度以及应用的广泛性还是不错的。
这个提案最好的一点是,它将Oauth2.0作为一个标准流程,同时提出了一种身份认证插件化的方案。允许其他的身份认证方案作为实验性的方案合入规范中。这对规范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非常的有帮助。
我们也基于这个提案,开发了一个基于W3C DID的身份认证方案(https://github.com/chgaowei/AgentNetworkProtocol/blob/main/03-did%3Awba%20Method%20Design%20Specification.md),正在等待插件化的方案合入后,提交PR。关于W3C DID的身份认证方案与Oauth2.0的区别,可以看这篇文章:最适合智能体的身份认证技术:对比OpenID Connect、API keys、did:wba
远程MCP支持的另外两项:
-
服务发现,这里面还隐含了一点是服务的描述。他们可能会做一个类似OpenAI GPTs的产品,MCP client可以调用接口查找自己喜欢的服务器。 -
无状态操作,主要是为了降低服务器开发的能到。
分发与发现
这是历程碑第三项,但是我认为要比第二项要重要。
MCP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易用性非常差。对比OpenAI的GPTs,MCP的能力可以说非常的强,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手段和LLM进行交互。但是易用性却比GPTs差了很多。现在对使用者基本上都要求有一定的开发或计算机水平,要使用者自己能够安装一堆的软件和服务。这大大提高了MCP使用的门槛。
这个里程碑的四项内容,包管理、安装工具、沙盒、服务器注册,确实可以让MCP的使用者变得更加简单。
在我的设想中,MCP要想普及,必须要降低使用门槛;降低使用门槛的同时,还能够和社区生态互动,需要一种类似浏览器插件的机制,可以让用户方便的加载不同的MCP server。这四项工作应该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。
另外,要提高易用性,必须提高远程MCP server的比重。能够在远程完成的,尽量不要在本地。这也是为什么远程服务器重要的原因。
智能体支持
这里有三项:分层智能体系统、交互式工作流、流式结果。这一块社区讨论的比较少,除了最后一项,其他两项我还不是很理解。后继续关注,如果你对这块有不错的理解, 欢迎留言。
更官方的生态系统
MCP期望社区能够主导的标准的制定,虽然现在主要的维护者是Anthropic的开发人员。他们想培育一个协作生态系统,所有 AI 提供商都可以通过平等参与和共享治理帮助将 MCP 塑造为开放标准,确保其满足各种 AI 应用程序和用例的需求。另外他们也希望和标准化机构合作推进标准化。
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,也是构建行业标准的通用做法。现在MCP社区还是以Anthropic为主,包括提案的评审。引入更多的伙伴,淡化单一厂商,有助于规范被更广大的范围采用。我们后面也会深入参与其中。
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协议
智能体未来是否需要一个标准协议来进行通信,现在好像已经不用讨论了。大家慢慢的已经看到了它的必要性,前几天腾讯科技AI未来指北的一篇文章(手机AI帮你点咖啡,App们同意了吗?)也提到了这一点。在我们和业内认识的沟通过程中,发现这也慢慢的变成一种共识。
现在可能还不怎么确定的是,未来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协议?以及它通过什么的路径让行业接受它。
关于未来协议的轮廓,我们有我们的一些思考(智能体互联网(Agentic Web)有什么不同之处)。我们也在根据我们的思考,设计我们理想中的智能体通信协议AgentNetworkProtocol(ANP):https://github.com/chgaowei/AgentNetworkProtocol。
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体一定是互联互通的、一定是通过底层数据(API或Protocol)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、智能体之间是对等的存在。这是我们设计ANP的核心原则。
回到MCP,我们设计的ANP与MCP最大的区别,就是在世界观的差异:
-
MCP是以模型为核心,整个互联网都是他的上下文与工具 -
我们(Agent Network Protocol)以智能体为核心,每个智能体具有同等的地位,组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智能体协作网络。
我们在走一条与MCP不是特别一样的路,无论是否能够走通,我们都希望能够为行业探索一种可能。
最后,如果你也对我们的协议感兴趣,欢迎联系我们。特别是,如果你是AI手机、AI助手、智能体框架的产品或开发人员,我希望和你聊聊我们对未来的看法。
欢迎加我微信:flow10240
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